生產者 Generator(一)
生產者和顯示生產者佔總人口為70%,約35%人口是生產者,35%是顯示生產者。這兩種有很多類似特質,而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擁有持續運作的薦骨中心。 除顯示者外,其他類型都被制約要深信自己得像顯示者一樣有發起的能量,生產者與生俱來的持續能量,如果回應正確,可以日以繼夜、不眠不休地工作。
但大部分的生產者會發現,如果他們嘗試主動發起,最後常會感到挫折。典型生產者在得到一個訊息之後,就對事件有想像或是期望,然後付諸實行,這樣才是他們正確的設計。
「想做什麼再去做吧」或「將想法實踐吧!」就是訓練生產者的方法。因為生產者的設計都有薦骨,所以要等待薦骨的回應。當他們試著主動發起然後將行為「彰顯」,就會感到挫敗、憤怒和極度失望。總言之,生產者不適合主動發起。想想看,70%人口成長期間都被灌輸著「出去主動做點什麼」的教育,他們之所以感到挫敗,是因為主動嘗試是行不通的,違反了回應機制。怪不得大部分生產者感到困惑,被困在工作和生活之間,找不到出路,覺得感覺很差,因為他們被制約了。
由於生產者有持續的能量,如果他們不做出回應,就會淪為奴隸,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事,困在自己的世界裡。這個世界,生產者佔人口大部分,生產者是社會運作的支柱。當生產者學習回應,少發起,就可以有更多空間實踐自己喜愛的事情,節省很多能量,這是很多生產者被埋沒的「真我」。如果他們學習等待然後回應,就會發覺箇中的威力。
其實生產者只要彰顯自己的人生使命,就可以活得開心和豐盛。不過他們總覺得要出去尋找機會,否則無法接收回應,擔心什麼都不會發生。這就是他們最大的恐懼。不過奇妙的是,只要坐下,耐心等待,機會很快便會出現。生產者的生命有其預設的模式,你可以說那是一種【機緣】,也就是說機會一定會發生,一定會有適合自己的事情等著生產者去回應。只要懂得等待,然後回應對的事情,不要急燥,他們就能解放自己,讓自己可以在生命中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,甚至是比他們所想像來的更棒的事。
本文來自於香港生命圖騰Eric Chan之Karen Parker派 人類圖教學文
玖夏潤飾編修
親愛的生產者,請相信你內在的震動,而非直接的去行動!詢問自己YES/NO問句,然後正確的做出回應!
沒有什麼應該與不應該去做的事,那都是外在的制約。不用急也不用擔心,當事情或機會來帶自己的眼前,內在有一股真心想要的動力,那就是你該去把握的。
延伸閱讀
0 意見 :